選擇一家好的券商對於成功的投資非常重要。無論你是投資新手還是有經驗的老手,一個合適的券商都能夠提供你所需的工具、支持和資源,幫助你達成財務目標。
當你在挑選券商時,有以下關鍵因素是需要你去考慮的,這些因素會直接影響你的投資體驗和結果。
1. 平臺功能與使用體驗
好的券商應該提供一個功能齊全且容易上手的交易平臺。這包括直觀的界面、穩定的交易系統及強大的分析工具。某些券商還會提供手機交易應用程式,讓你隨時隨地進行交易和查看市場動態。此外,平臺的功能是否符合你的需求也很重要,比如是否提供即時數據、技術分析圖表、財務報表分析等。使用體驗好的平臺能讓你更輕鬆地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
2. 客戶服務與支援
在交易過程中遇到問題時,能夠迅速獲得幫助非常重要。因此,選擇一家提供優質客戶服務的券商至關重要。你應該考察券商的客服支援方式,有專屬營業員即時提供服務,這對於新手投資者來說尤其有幫助。
3. 安全性與信譽
選擇券商時,安全性和信譽是不容忽視的考量因素。你應該選擇那些受到嚴格監管的券商,確保你的資金和個人資料安全。查閱券商的背景和歷史,了解他們是否曾有過重大糾紛或違規行為,這可以幫助你評估該券商的可靠性。此外,查看其他投資者的評價和反饋,這可以讓你更直觀地了解該券商的市場口碑。
4. 交易費用
不同的券商收取的手續費可能會有很大差異,這會影響到你的總收益。因此,了解並比較各家券商的費用結構是非常重要的。
而目前,新光證券就是少數具備上述特點的優質券商之一。這裡有幾個理由為什麼新光證券是你值得信賴的選擇:
底下整理出相關訊息給大家參考:
新光證券開戶優惠大揭密!手續費超殺,好禮送不停!
手續費最低1折,零股最低1元
想開始投資理財,卻不知道從何下手嗎?選擇一家合適的券商,是成功投資的第一步。新光證券一直以來都以優惠的手續費和多樣化的服務深受投資人喜愛。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新光證券為新開戶的投資人準備了哪些超值好康吧!
新光證券開戶優惠亮點
新光證券手續費最低1折,零股最低1元
- 手續費超殺: 新光證券經常推出超低手續費的優惠活動,讓您能以最優惠的價格進行交易。
- 開戶禮大方: 新開戶的客戶可獲得高額的手續費抵用金,其中包括2000元用於證券交易及1000元用於期貨交易。證券$2000抵用金約等於交易量500萬元免手續費。整股/零股手續費皆可全額折抵。讓您的投資成本更低。
- 下單加碼禮人人有獎 :在開戶次月底前下單,還可獲得7-11、LINE Points、屈臣氏等購物金的好禮
- 多家交割銀行優惠,最高每月30次跨轉免手續費
新光證券定期定額手續費幾乎不用錢
不論是新戶還是舊戶,只要成功扣款一筆定期定額,便可獲得500元的手續費抵用金,這項優惠每年可重複使用。此外,若父母為未成年子女開設證券戶,子女的定期定額優惠可與父母帳戶共同折抵,增加了家庭投資的靈活性
想要了解更多新光證券的優惠資訊,請前往新光證券官網查詢: 新光證券官網
強大的交易平臺
新光證券擁有功能齊全且易於使用的交易平臺,包括即時數據、技術分析圖表和財務報表分析等工具,讓投資者能夠輕鬆地進行交易和分析。
優質的客戶服務
新光證券除了有專業的客服團隊,另特別為每位客戶設置專屬營業員,無論投資者遇到任何問題,都能迅速獲得幫助。
安全與信譽保證
新光證券秉持穩健、誠信的經營理念,建構嚴密的風險控管及資訊安全系統,長期在市場上擁有良好的口碑及經營績效,為投資人提供專業可靠的理財服務。
NEW定期定額智慧選,熱門ETF輕鬆存
新光證券獨家研發定期定額智慧選新功能,投資人透過簡單步驟就能利用關鍵數據,如近期熱賣、殖利率、年均股息、含息年化報酬率等,從多元存股標的中篩選出適合自己的ETF或個股,輕鬆開啟投資第一步。精選定期定額熱門存股標的,1,000元即可開始存股,輕鬆投資無負擔。
新光證券更有著傑出的線上出借股票的功能,提供投資者更多的獲利來源:
什麼是線上出借股票?
線上出借股票,簡單來說,就是投資者將持有的股票出借給其他有需求的投資者或機構,並從中獲取利息收入。借入方通常是需要這些股票來進行做空操作的投資者或對沖基金。出借股票的投資者仍然保留股票的所有權,並可以在約定期限內隨時取回股票。
線上出借股票的運作原理
線上出借股票的運作方式相對簡單。當你決定出借股票時,可以通過你的券商平臺選擇參加股票出借計劃。你的股票會被暫時出借給其他投資者,這些借入方會為此支付一定的利息。出借期間,你仍然擁有這些股票的分紅權,但可能會失去投票權。此外,這些股票仍然是你的資產,並在市場上正常波動。
線上出借股票的優勢
-
額外收入:通過線上出借股票,投資者可以在不出售股票的情況下獲取額外的利息收入,這對於那些長期持有股票的投資者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收益增強策略。
-
靈活性:你可以根據市場狀況或個人需求,靈活決定是否參與股票出借計劃。許多平臺允許隨時取消出借,以確保你的資金靈活性。
-
風險較低:與其他衍生品或高風險投資策略相比,出借股票的風險相對較低。因為你仍然擁有這些股票,且借入方通常需要提供擔保,以確保你出借的股票在借出期間的安全。
新光證券股票出借功能,活化資產賺現金
新光證券推出了「雙向借券」功能,讓投資者可以靈活運用手上的股票資產,把股票借出賺取利息,能夠活化閒置的股票資產。
出借股票像是租屋,把股票租給他人,對方付租金,如此一來不用把股票賣掉,就能獲得一筆資金,股票還可繼續享有配息,讓你能靈活應用手中資產,不再擔心資金綁死了。
透過 App 到客戶專區即可申請線上出借股票,不用再花時間致電客服或現場排隊處理囉!
新光證券為投資人提供了多樣化的優惠方案,讓您能以低廉的成本開始投資。
還有各項深受用戶喜愛的線上服務,為投資人提供簡便的理財平臺。
如果您正在尋找一家手續費低廉、服務優質的券商,新光證券絕對是您的不二選擇。
2024大展0050定期定額券商比較
在投資的世界裡,選擇正確的證券商無疑是至關重要的決策之一。無論你是剛踏入投資領域的新手,還是已經在市場中耕耘多年的老手,正確的證券商將成為你投資之路上的得力夥伴。這個選擇不僅僅影響你的交易體驗,還將直接關係到你是否能夠順利達成財務目標。2024國票定期定額扣款日推薦計算
選擇合適的證券商可以幫助你大幅降低交易成本,讓你把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實際的投資中去。不同的證券商收費結構各異,有些可能提供零傭金交易,而另一些則可能收取高額費用。通過仔細比較和選擇,你可以選擇一個既能滿足你的需求,又能幫助你節省成本的證券商,這對於長期投資者來說尤為重要。
其次,證券商的平臺功能和客戶服務質量將直接影響你的投資效率和體驗。功能齊全且易於使用的平臺可以幫助你快速分析市場動向,做出明智的投資決策。而當你在交易中遇到問題時,能夠及時獲得專業的客戶支持將幫助你避免不必要的損失。選擇一家以客戶為中心、服務優質的證券商,能讓你的投資旅程更加順利和成功。2024臺銀證券股票定期定額手續費下單軟體推薦
安全性與信譽是選擇證券商時必須重視的因素。一家值得信賴的證券商將確保你的資金和個人資料安全,並為你提供穩定的交易環境。選擇那些經過嚴格監管、擁有良好市場口碑的證券商,可以讓你在投資過程中更加安心。2024永全etf定期定額券商比較
選擇正確的證券商是成功投資的關鍵一步。透過仔細考量交易費用、平臺功能、客戶服務和安全性等多方面因素,你將能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證券商,為你的投資之路奠定堅實的基礎。現在就採取行動,選擇一個能夠真正支持你的證券商,讓你的財務目標不再遙不可及。2024元富定期定額ptt下單軟體推薦
酒作為當今人情社會里一種人際交往媒介,是必不可少的人間特殊食品,它已被人們稱之為交流溝通的一種文化。 酒類文化延續到今天,也不是一件特別新鮮事,只要是哪家要做事沒有用酒就不叫做事了,喝酒能夠助長熱熱鬧鬧的氣氛和高高興興的味道,象征著吉祥如意、生活美滿、快樂幸福。 酒,說到底又不是保健營養品,但是在聚餐喜宴上沒有酒的話,就會空洞無味,就會失去應有的氣氛。我們喝酒之前不光要了解酒對人體的危害,酒的化學成分是乙醇,乙醇是一種有機物,俗稱酒精,酒精對人體的傷害尤其對肝臟危害極大,因為人體肝臟是身體的化學工廠、解毒中心,任何外來的化學物質,都會在肝臟里面代謝。其次是酒精對胰臟的影響也很大,胰臟分泌很多酵素,假如喝酒引起胰臟發炎的話,代謝功能也會受到影響,甚至引起糖尿病。另外一個影響大腦,進入人體的乙醇由于不能被消化吸收,會隨著血液進入大腦,在大腦中,乙醇會破壞神經原細胞膜,并會不加區別地同許多神經原受體結合,攝入較多酒精對記憶力、注意力、判斷力、機能及情緒反應都有嚴重傷害。飲酒太多會造成口齒不清,視線模糊,失去平衡力。嚴重時會導致昏迷,甚至會抑制延腦的呼吸中樞,造成呼吸停止。因而喝酒對人體沒有好處, 只能給身體帶來更大的傷害。 我要規勸那些嗜酒如命的人,盡量少喝酒多吃菜,老婆有交待。集會聚餐酒桌上最好放一兩瓶酒意思一下,不必你一杯我一杯的較勁助威。規勸喝少酒、隨意喝,最好以茶代酒,甚至不喝酒。想喝酒的人也別逞能,要認識到酒對人體的傷害,一旦興起喝多了傷肝又傷胃,不僅對大家都沒有好處,而且延誤了工作,連累了家人,是劃不來的一樁買賣。 人一生不喝酒,就是對自己人生最大的愛護。喝酒的人,往往造成人生傷害的因素極大。世界衛生組織一組數據顯示,由酒精引起的死亡率和發病率,是麻疹和瘧疾的總和,而且也高于吸煙引起的死亡率和發病率。在中國,每年有114100人死于酒精中毒,占總死亡率的1.3%;致殘2737000人,占總致殘率的3.0%。據有關部門統計,近年來我國每年死于車禍的人數高達10萬左右,其中相當部分是“酒精”所致。中國每年由于酒后駕車而引發的交通事故多達數萬起,數以萬計的家庭因為交通事故而支離破碎。 今年4月底,哈爾濱一家醫院收了一名44歲的男性精神病患。據悉該男子喝醉酒后失憶,并出現了嚴重妄想、幻覺、狂躁癥狀,最終被確診為酒精中毒性精神病。3個多月后,經醫生引導交流,他才想起了自己叫什么,家在哪。醫生表示,酒精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害可導致精神癥狀,喝酒不節制,真會喝出精神病! 我有時就是不能把控自己,有時在朋友聚餐集會上當面講不喝酒,可有人規勸一喝酒就會興起剎不住,高興起來不知東西南北中,有幾次喝得我爛醉,吐得一身臟,弄得老婆孩子跟著受苦受累還有怨氣,自己等了第二天醒酒才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不該喝那么多的酒,后悔當初不應該喝酒。不喝酒是有點不講情面,但喝醉了酒又有誰去管你問你愛你呢?有時三朋四友與好酒的人在一起要堅決推托不喝酒,甚至盡量不去參加這樣的集會聚會,要對自己身體負責,不要礙于情面,盡量少喝酒,最好不沾酒為好。 出門在外老婆有交代,少喝酒多吃菜;為自己別逞能,愛家人別沾酒。謹記:“看起來像水,嘗起來辣嘴,喝下去鬧鬼,走起來絆腿,夜里面找水,早醒來后悔。”人人都要懂得為了你和他人的健康和幸福,請愛惜你的身體,凡事只要心里有,茶水也當酒。人生聚會別把酒情看太重,別在酒桌上逞英雄,提倡人人隨意,力戒勸酒讓酒,能喝的多一點,不能喝的少一點,不想喝的干脆不喝,喝點飲料,不能因酒較真,傷害自尊。在酒桌上不要不好意思,要遵循自己內心的想法,做到不貪酒、不戀酒、不好酒、不愛酒,最好拒絕不沾酒。 為了家人,熱愛自己,請遠離酒杯,美酒可以重倒,但生命不能重來!【郭三佳2018.8.10】 >>>更多美文:原創散文
心情文案短句 一、要記住,每一個拋棄過你的人都是你更加堅強的動力。 二、幸運之神的降臨,往往只是因為你多看了一眼,多想了一下,多走了一步。 三、所有目標都是黑暗的,只有行動才與光明相伴! 四、驕傲的活著,這才是我們每一個人應該要做的事。 五、別總說自己沒準備好,當機會來臨,沒有誰會做好百分百的準備。 六、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人。阻擋你前進的不是高山大海,而往往是自己鞋底一粒小小的沙粒! 七、沒有人能替你承受痛苦,也沒有人能拿走你的堅強。 八、要成就一件大事業,必須從小事做起。 九、不論你在什么時候開始,重要的是開始之后就不要輕言放棄。 十、迷失了雙眼,卻可以樂觀地聆聽一切。 十一、生活本是痛苦,是思想和哲理使其升。 十二、生活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但不能是沒味的。你可以勝利,也可以失敗,但你不能屈服。 十三、除非你彎下腰,否則別人是不可能騎上你的背的。 十四、若不抽出時間來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你最終將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來應付自己不想要的生活。 十五、過去的靠現在忘記,將來的靠現在努力,現在才最重要。 十六、如果人想要獲得成功,那你必須有勇氣接受失敗。 十七、絕望的時候反思自己,你身上的弱點才是讓你走向絕望的根本原因,你來這個世界不是要戰勝這個世界,而是要挑戰你自己,你不能讓你的脆弱拖了你的后腿。 十八、不好好的逼自己一把,怎能知道自己內在的潛力是有多大。 十九、我賭這世間仍有美好,我賭古老的箴言仍是真理。我愿放手一搏,賭一路上的崎嶇坎坷換來的是無限的光明。 二十、成功就是就算你失敗100次,你也要101次的爬起來。 心情豁達的文案短句 一、自己選的路荊棘滿途,痛死也不后悔。 二、遭遇挫敗痛苦時,告訴自己:不過是歸零了,不過是從頭再來! 三、人生就是生活的過程,哪能沒有風沒有雨,正是因為有了風雨的洗禮,才能看見斑斕的彩虹;有了失敗的痛苦才會嘗到成功的喜悅。 四、沒有人可以做你的雙拐,你必須學會獨立去闖蕩。 五、就算世界無童話,我也要努力盛放。 六、失敗是人生之中的常態,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是從失敗之中爬起來的。 七、不要生氣要爭氣,不要看破要突破,不要嫉妒要欣賞,不要拖延要積極,不要心動要行動。 八、沒有人可以和生活討價還價,所以只要活著,就一定要努力。 九、人生總是不會一帆風順,但總是要樂觀的活下去。 十、高峰只對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來說才有真正意義。 十一、人生不容許你任性,接受現實,好好努力。 十二、人發展的歷程就象爬山,每登上一個高度都能看到更遠更美的風景! 十三、你可以流淚,也可以流汗,它們的味道都是一樣的,但是效果是決然不同的。 十四、人生無須過于執著,盡人事安天命而已。選擇了,努力了,堅持了,走過了,問心無愧就好,至于結果怎樣,其實并不重要。 十五、忙于采集的蜜蜂,無暇在人前高談闊論。 十六、活的開心最重要,不管有多少挫折,都要努力沖過去。 十七、既然活著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沒打算活著離開。 十八、請努力讓自己更出色,從能力到容貌。 十九、努力讓自己不要淹沒在人群里,所以要努力活的豐盛。 二十、生活是燈,工作是油,若要燈亮,就得加油! 人生感悟勵志的心情文案 一、面對現實的堅硬,生活的艱難,焦頭爛額的自己,才明白這次是真正的生活,自己一步一步的走出來,否則能怎樣。 二、別人一問起你,你就和盤托出,你以為這是熱情和健談,其實,這就是孤獨。 三、別用自己的一往情深綁架著別人,得不到回應的情深請適可而止,別糾纏了別人,也廉價了自己。 四、我已經跟自己達成妥協了,我姿色平平智商中等情商性格能力一般,我接受我這注定平庸的一生,只要健康開心就好了。 五、我有脾氣有性子,不會因為誰改變多少,別沒事跟我屢條子誰沒編過筐,我這柿子你捏不動。 六、我以為只要很認真的喜歡就能打動一個人,到最后,卻只打動了我自己。 七、計劃好的事情,原來不一定都會發生;時間卻像預期的那樣,一點點溜走了;只有等待,是那樣的遙遙無期。 八、干不完的活,睡不夠的覺,喂不胖的錢包,買不起的貂,半輩子就掙了兩個億,一個失憶,一個回憶。 九、生活本來就是一場惡戰,給止疼藥也好,給巴掌也罷,最終都是要單槍匹馬練就自身膽量,誰也不例外。 十、只有在落魄時才懂,愿拉你一把的人何其少;只有在最窮時才懂,再好的感情也難敵現實。 十一、希望有個人,以后艱難險阻都陪著你,天黑有燈,下雨有傘,為你赴湯蹈火還樂此不疲。 十二、那些紅塵過往,我不想遺忘,那是我心中的千千結,我只想把那段記憶留藏,用我手中的筆一點點地去刻畫,去描記。 十三、對待愛人最殘忍的方式,不是愛恨交織,不是欺騙背叛,而是在極致的疼愛之后,逐漸淡漠的愛。 十四、別怕,感情就是這樣,沒有失去,你不會成熟,生活也是這樣,沒有遇到點險惡,你不會長大。 十五、我曾給過你閉上眼睛捂起耳朵的信任,就算全世界都說你有錯,只要你否認,我就相信。但是,你卻負了它。 十六、如果不是相互喜歡,你的癡情就是別人的負擔,其實你不必這么冷淡,我也沒想過糾纏。 十七、你的人生永遠不會辜負你的,那些轉錯的彎,那些走錯的路,那些流下的淚水,那些留下的傷痕,全都會讓你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十八、生命中的諸多告別,比不辭而別更讓人難過的,是最后我們笑著說再見,卻深知再見遙遙無期。 十九、人,其實不需要太多的東西,只要健康的活著,真誠的愛著,也不失為一種富有。 二十、請你放心往前奔跑,別慫,別自卑,別被他人的看法打敗,別找借口,別太虛榮,別太計較眼前的利益,盡力盡興去做,我等你。 >>>更多美文:溫柔文案
從前我的村莊,戶戶養雞。母雞生蛋,湊孩子的學費和油鹽之類的零碎。白天院落、街道到處有雞在跑,樹下,墻頭,草叢,雞影晃動,有的扒土倒糞找食,有的趴在柴窩打盹。夏天悶熱,雞們會飛躍柿子樹梢,在枝頭歇息過夜。 躁動不安的公雞,天不亮便扯開嗓子鳴叫,一只叫罷四方回響,整個村子一片歡騰。那時村里人普遍缺少手表、鐘表,更沒有現代的手機,雞鳴聲就是鬧鐘。于是熟睡的人們開始醒來,知道啥時候了,該起身下地干活去了。 在我的記憶里,娘總在雞鳴前起床,生火燒水,給上學的孩子們做早飯。洗完鍋,在后鍋煮上豬食,喂豬,掃院,一切安頓停當,也就到了雞鳴的時候。雞鳴聲過,生產隊長敲響鐵鐘,喊大伙兒上工,娘又跟隨勞作的隊伍,走出家門去掙工分。 中午放學歸來,花母雞“咯咯嗒,咯咯嗒”地歡叫,響亮悅耳。正在廚房準備午飯的娘,喊我收雞蛋。雞窩里有兩枚雞蛋,一枚引蛋,一枚剛生出的鮮蛋。拿在手里,溫溫熱熱。娘說,沾鮮蛋的光,可以明目。我閉上雙眼,用鮮蛋反復在眼皮輕壓,很是舒服,然后才戀戀不舍放進陶罐。 春暖花開,母雞身體發燙,不吃食,占窩不生蛋,即便不是看到公雞,有人靠近,也會伏下身子作馴順狀,這是抱窩的征兆。娘在僻靜暖和的屋門背后壘窩,鋪層軟軟厚厚的麥草。挑選個大周正的二十來個蛋,有時也拿自家的交換人家的雞蛋,放在窩里面。 娘將抱窩的母雞抱起,放入窩內。母雞此時顯出作為母親的溫順,叫聲柔和,輕趴蛋上,唯恐爪子傷了寶貝。又恐邊緣的蛋得不到溫暖,便輕輕翻動。完后,微展翅膀,匍匐安臥,半閉眼睛,開始艱辛漫長的周期。 這段時間,母雞不思茶飯,脾氣也不好,不許孩子們靠近。但它認娘,知道娘不會傷害它的寶寶。每隔兩三天,娘就會把母雞抱出來,就像對待坐月子的女人,給它喂煮熟的谷糠和干凈的水。 娘說,雞孵雞,二十一。三星期后,聽見雞蛋里有細微的聲音。娘說,雞娃要出來了,在啄殼呢。開始一個小洞,逐漸變大,小雞“噌”地一下,真的破殼而出,渾身濕漉漉的,怯怯憨憨,站也站不穩。一會兒工夫,便成毛茸茸的圓團。 待到油菜花開,蜜蜂嚶嚶的日子,小雞羽翼漸豐,一團鵝黃細絨,配上紅喙,粉嫩腳丫,以及涉世未深的天真眼睛,實在惹人愛憐。母雞帶領小雞到處轉悠,青草地覓食,墻根下歇息。稍有動靜,小雞迅速鉆進母雞翅膀,在溫暖幸福的懷抱里,啾啾出無限的靜謐與安寧。 昨天夜里,睡夢中我恍惚又回到了兒時。公雞打鳴,母雞歡叫,小雞啾啾,三鄉五里,此起彼伏。 >>>更多美文:抒情散文
父親的老玉米 文/河南巖石青松 霜降過后,天空格外高而藍, 云很淡,空氣濕漉漉的。駝背的老父親,踏著山間落滿黃葉的小路,去巡視自己村后種的五畝多老玉米。他的腳底下,發出“沙沙”落葉有節奏的聲響,在空曠的山林里回蕩。 父親來到老玉米地邊,用粗燥的手,時而親切撫摸這棵老玉米,時而親切地撫摸那棵老玉米,頷首微笑,然后滿意地坐在地頭聳立的一處小土坡上。父親居高臨下,極目遠眺,遠山靜立,自己親手耕種的老玉米,在眼底下挺拔林立、整整齊齊地延展到山邊。雖已是暮秋時節,家家戶戶的玉米早已收獲完畢,而倔強的老父親,唯獨與村里人不同,他種的老玉米,還孤零零地站立在晚秋的田野里。村里人都知道,父親種的老玉米要等到立冬時才肯收獲呢。這時,老玉米葉子已變的干黃,枯萎了,老玉米穗外面的苞皮,在秋風中變得枯黃低垂,露出上半截豐腴碩大的老玉米穗子,閃耀著金黃,在午后暖黃的陽光照耀下,把父親布滿皺紋的臉龐也映得金黃,也把整個秋天醉染得一片金黃,這可愛的金黃色,在等著父親去收割。父親滿懷喜悅,擦亮火柴,點燃老旱煙鍋子,“吧嗒”地猛吸一口,頓時,山間田野的芬芳、金色野菊花的芬芳,連同老玉米的絲絲芬芳,揉合著煙草的香味,從父親的唇邊飄向寧靜的曠野,彌漫整個晚秋。 父親是個勤勞憨厚的農民,血脈里依舊傳承著祖輩留下來的農耕思想。將僅七十多歲的他了,依舊眷戀和向往著他鄉下的土地和老玉米。當我們兄妹們長大后,紛紛在城里安了家,就一心想著把年邁的他,接到城里好安享晚年。但他每次來城里,就心急火燎,叫嚷著要我們把他送回鄉下的家。他回家后,手腳就直癢癢,忙著去侍弄他的老玉米地了。春播,夏管,秋收,每個環節,他一點也不馬虎。田間地頭,常看見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忙碌的身影,于是一些新鮮的時令蔬菜、金黃的老玉米糝子、清香的葵花籽油,就陸續走進我們兄妹們的餐桌上。正如他常對我們念叨說,城里的蔬菜、米面油等食品,配有色素、用的是生長劑, 有些還是轉基因食品,真叫人不放心。 父親種的老玉米與眾不同。他堅持傳統方式耕作,追求優質高產。 谷雨過后,當路邊的山核桃綻放一串串淡黃色的小花的時候,父親開始播種老玉米了。當煦暖的陽光照在父親的駝背上,暖暖的,父親開始對對老玉米地精耕細作,深翻,整理均勻,連一快土坷垃也不放過。他先優選種子,選用自己培育好的老玉米種子;其次,施足農家肥,不施化肥。尤其在夏季玉米苗生長期間,他精心管理,不噴灑農藥,不打除草劑,認真鋤三遍地,他鋤地的要領是:一遍要深,二遍要淺,第三遍玉米苗的根部要堆成小土堆,這樣能抵御風雨的襲擊,預防玉米苗倒伏,并能更充足地吸收養分。到了秋天,當村里人忙著收割玉米時,而父親種的老玉米一點也不著急收獲,他巧妙地利用山村海拔高,晝夜溫差大,白天光照時間長的地理優勢,讓秋風吹,秋陽照,父親稱為老玉米“嗮秋”。一直讓秋陽光照到入冬前,才開始收獲他的老玉米。 父親的種老玉米品質好,玉米粒色澤金黃油亮,口感好,賣出的價格,往往要比鄉親們種的普通玉米,價格要高出一倍多。后來,父親將自己種的老玉米,用石磨子加工成金黃色的老玉米面和玉米糝子,價格不菲,很受城里人的歡迎。再后來,父親帶領鄉親們一起種植高山老玉米,成立了老玉米合作社,并與城里的超市簽訂了合同。于是,父親的“高山綠色老玉米”品牌,成了家鄉小城里的一張名片。 一陣秋風“颯颯”作響, 挺拔的老玉米林也隨風起舞,“嘩嘩”作響。父親站起身來,在風中佇立在老玉米地頭,他猶如一位滄桑的老將軍,在檢閱自己的整裝待發的隊伍,他慈祥的眸子里,閃爍著豐收的光芒。 該收獲老玉米了,父親自言自語地說。 一棵玉米 文/老修 記憶中的大淌老家,曾是玉米的王國。而今,玉米正與我漸行漸遠。 早晨,雨絲細密,雨聲淅瀝。佇立大淌農家小樓的窗前,極目遠望,群山云霧繚繞,煙雨迷蒙。大淌的土地上,各種蔬菜或攜手并肩,和睦相處;或耳鬢廝磨,如膠似漆。前些年,高山蔬菜像一支迅速壯大的新生隊伍,迅速占領了大淌里的絕大部分土地。一年四季,家家戶戶,一片連一片,一茬接一茬,你追我趕,前赴后繼,玉米種植越來越少。時值仲夏,氣候溫熱濕潤,正是玉米生長的鼎盛時期。零星的玉米穿插在蔬菜之間,留守著屬于自己的方寸領地。玉米,這個曾經的主角,徹底被邊緣化了。 一個人相對于一段時間、一個地點、一件事物,都只是過客。經過即是離開,離開即是疏遠。我之于童年、之于大淌、之于玉米,莫不如是。大淌的玉米將我喂養大,我的血液里流淌著玉米的汁液。曾經一度,我就是生長在大淌土地上的一棵玉米。一經過去,一旦離開,一步走遠,步步疏離,回歸成為一廂情愿的徒勞。時間與距離將我與大淌里的一切慢慢阻隔,衰老與變化將現在與過去生生割裂。潛意識里,我一直在靜心等待四十年前大淌玉米海洋中的某一棵玉米,期盼著某一時刻與它的不期而遇。如同等待一個久違的親人,等待一次久別的重逢,復活一個完整的童年,演繹一份完美的親情。那一棵玉米一直頑強地生長在我的記憶深處,桿壯葉茂,風姿卓然,長青不老。今日的雨中,我仿佛看到童年的自己和一棵英姿勃發的玉米緩步向我走來。 大淌位于馬畈南部,馬畈是磨子尖北部山腳下的一個小盆地。一說盆地狀如駿馬,故稱馬畈。一說王莽大軍曾在此畈放馬,故而得名。兩說相競,無從考證。馬畈北部叫上畈,南部叫中畈。大淌是中畈南部的一條山淌,顧名思義,也是中畈周邊最大的山淌。馬畈分屬兩個行政村,在歷史上是舉縣聞名的缺糧地區,一年要缺大半年糧。中畈分屬周圍六個生產隊,僅有畈上那一片有限的水田。馬畈屬于高寒山區,那個年代,水稻品種老化,耕作方法落后,產量極低。馬畈大部分水田屬于冷浸田,低溫寒冷,青封災害頻發,水稻經常顆粒無收。大淌背南向北,高山遮擋,山崗相夾,光照時間短。大淌水源出自山泉,水性寒涼,不適合種植水稻。大淌里的旱地,只能用來興種米麥和玉米。米麥是一種粗糧,雖然稍微耐寒,但還是難以熬過馬畈的嚴冬酷寒,夏糧收獲寥寥無幾。大淌人的全部希望只有寄托于麥收以后播種的玉米。可以說,玉米是我家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 生存,還是死亡?是糧食的問題。我喜歡一篇小說的題目,叫做《狗日的糧食》,道出了我埋藏了幾十年的心聲。小時候,在大淌老屋里,為了活命,我吃過一切勉強能夠作為糧食的東西。尤其是那些與豬共享的食材,長相光鮮,口感粗糲,缺油少鹽,味道苦澀,殘酷地磨礪著我的味蕾和胃口,一點一點挫去我生活的信心。河東河西,世事難料,有些東西在許多年后居然成了城里人爭相追捧的養生良品、美味珍肴。我至今不能理解,怎么會有人舍得花大把銀子去酒店、餐館吃那些我幼年時期難以下咽的東西。用我的話說:“把送我,我都不吃!”稻谷稀少,米飯是真正的稀物,一年到頭難得見到幾次。大年晚上,大約可以盡情饕餮一餐透米飯。透米飯就是不摻和其他瓜菜雜糧的純米飯,那米飯夢幻一般香甜,不要菜都能吃上幾大碗,那是何等的享受。相比之下,平日里,玉米的地位至高無上。 家鄉土話稱玉米為玉榴,玉米粒叫玉榴子,其原因大概是因為玉米粒的形狀像石榴子。認識石榴以后,我才發現這一名稱十分形象、傳神。十歲前后,上學之余,除了砍柴、推磨之外,我開始跟在大人們后邊學做農活,主要任務是侍弄玉榴。挖地時撿石頭,種玉榴時把子。鋤玉榴草,澆玉榴,委玉榴。敲破盆、趕鳥雀、嚇獾子。直到掰玉榴,剝玉榴,收曬玉榴,磨玉榴粉。一年到頭,幾乎都要圍著玉榴轉。夏秋之交,玉榴灌苞,日漸成熟。一只只飽滿的玉榴,像驕傲的乳房,富有成熟女性的風韻,美麗誘人,讓一個十來歲的男孩產生無限的遐想。這時,如果舍得下手,掰下一根青苞玉榴,燒飯時放進鍋洞的柴火里一燒,待苞殼燒去,文火微烤,外焦里嫩,趁熱來吃,香甜軟糯,原汁原味,味美難當。大淌老屋里的燒玉榴勝過山珍海味,暖人肺腑,回味無窮。何況我根本不知道山珍海味所謂何物,所食何味。米飯都難露尊容,燒玉榴自然獨占鰲頭。 大淌的玉米地是一九六九年山洪暴發后在泥石流沖積帶上開墾出來的,土地里的石頭無窮無盡。我家自留地緊鄰大淌河溝,處于泥石流沖積帶中心,石頭層出不窮。這些石頭十面埋伏,神出鬼沒,長期與玉米作對,危害玉米正常生長。銘記玉米的大恩大德,我永遠站在玉米一邊。石頭和玉米過不去,石頭就是我的宿敵。一有時間,我就到玉米地里清理石頭。那一片玉米地,不知清理了多少次,每一次都會有新的發現。石頭一次次挑戰著我的耐心、決心和體力,沒完沒了。任我怎么清理,鋤草的時候,還會有埋伏在土里的石頭冷不丁硌著鋤頭,稍不留意,便會給玉米帶來致命的傷害。幾年前,我的散文《斷裂》,記敘了一棵玉米苗意外死亡的經過。“那一棵玉米苗死了,死在一個十歲男孩的鋤頭下,這是一個意外。”這是文章開頭的一句話。十歲的我,因為親手殺死一棵玉米苗而如雷擊頂,誠惶誠恐,悔恨自責,哀憐惋惜,欲哭無淚。那棵玉米苗就是被隱藏根部土壤里的一個石頭彈起鋤口斬斷而死,死得干脆利落,不留牽掛。那一棵玉米苗向死而生,她死后,一直扎根于我的內心,蓬勃生長。而我對于石頭的怨恨,自茲而始。 大淌老屋的堂屋里,架著兩塊巨大的石頭,那是用來磨玉米的石磨。天陰雨下,早早晚晚,稍有空閑就要推磨。全家九口人吃飯,須得不停地磨。稍有松懈,便有斷頓的危險。每逢母親鏟出玉米,我便如臨大敵,愁眉苦臉,痛不欲生。人生悲哀莫如推磨,那是一種繁重而又枯燥的勞動,是簡單而又漫長的重復,是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折磨。為了盡量將玉米磨細,提高出粉率,母親下磨總是非常細心。幾粒幾粒下,一圈一圈推,周而復始,度日如年,磨無止境。難以忍受的時候,我就緊閉雙眼,手上推磨,腦子開溜,天馬行空,神游八極,忙里偷閑,苦中作樂。大淌土地上收獲的玉米,一顆一粒,必經石磨。這副石磨盤踞我的人生整整十八年,將我最美好的青蔥年華磨得和玉米粉一樣粉碎。石磨在磨出玉米粉的同時,也磨迂了自己,那是一種共同的犧牲。那時的我,老是怨恨石磨何以懷有如此虎狼之心,恃強凌弱,毫無善心,讓我難以解脫。老屋拆除后,這副萬惡的石磨終于下落不明,無影無蹤,不得善終。這正印證了那句俗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奇怪的是,石磨消失的時候,我的內心不僅沒有絲毫慶幸,反而增添了幾分不舍。因為此時,我已年近而立,石磨究竟是我的敵人,還是我的朋友,已經不是革命的首要問題。 玉米的根須緊緊抓住大淌的土地,隨遇而安,身心合一,堅強不屈,樸實單純。玉米和石頭互相爭奪,互相對立;又互相依存,互相砥礪。一年一年,周而復始,永不厭倦。長期出沒于玉米地,與玉米相濡以沫,相依為命,我亦如同一棵玉米。我將玉米照進內心,常常自愧不如。我不能像玉米一樣,心甘情愿在大淌扎下根須。我的悲哀在于,身為一棵玉米,卻夢想飛翔。心欲飛翔,身體和影子永遠留在地上。我年幼稚笨的翅膀卻擺脫不了腳下泥土的沉重,仰望云天,空余嘆息。大淌里一棵夢想飛翔的玉米,一定是極端“唐吉坷德”的,甚至有些不知天高地厚。因此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總是杳如云煙,荒唐可笑。每每端碗吃飯的時候,看著碗里黃燦燦、香噴噴的玉米飯食,我感激自己笨拙而又微薄的勞作,驛動的心就會稍許平靜。關于玉米的一切讓我明白,要想活下去,最終只有靠自己。只要活著就必須侍弄玉米,侍弄玉米就是為了活著。生命的本質似乎就在于不停地種玉米,這讓我不得不想起猴子掰玉米的情節。這一發現讓我常常對著玉米發笑,引發我對生活以及對生命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絞盡腦汁反復琢磨,我終于有了深刻的領悟。生活中,總有撿不完的石頭。看得見的,看不見的。大的,小的。有形的,無形的。肉體的,精神的。歷史的,現實的。這些石頭時不時會絆倒我的腳步,硌痛我的人生。生存的過程,就是不停地撿石頭。撿了又有,有了再撿。循環往復,一如轉圈。或者說,生命的意義就是推磨,推磨就是轉圈。就像磨玉米,不停地轉圈。哪一天不轉圈了,就意味著生命的終結。由此推之,人生如推磨,推磨即轉圈。人生就是轉圈,轉一個不大不小的圈。 四十年后的今天,陽光和雨水依舊轉著圈兒輪流眷顧著大淌里的生命。近幾年,大淌的變化太大,大得面目全非,大得令人措手不及。大淌里的玉米屈指可數,我擔心有一天終將消失,那一天遲早會到來。我不知道自己已經多少年缺少大淌玉米的滋養。嚴格地說,大淌里的玉米與我的切身關聯越來越少。我的圈子起自大淌,最后還要終于大淌,疏離玉米使我感到重心的嚴重偏離。大淌里,我找不到老屋,找不到石磨;很快將找不到玉米,最后可能也找不到自己。時過境遷,身心分離,過去成了一個幻影,似隱似現,似是而非,似有而無,似近而遠,似實而虛。越來越難得一見的玉米,是否還能繼續堅守?究竟還能堅守多久?人生路上,我的頻頻回首,能否留住玉米的腳步?遠離大淌,我只能在內心深處留一塊風調雨順的沃土,力圖讓一棵玉米青春永駐。 細雨漸歇,云開霧散。山川草木,眉清目秀。蔬菜地邊間種的幾棵早玉米挺著壯碩的苞棰,像幾個乳汁豐盈的母親等待嗷嗷待哺的孩子。盡管燒玉米的香甜頃刻浮現,但我還是將急切萌生的饞念狠狠地摁了回去。我不忍將眼前幾棵鮮活的玉米斬盡殺絕。我已拋棄勞作,絕無權利收獲。玉米是我的親人,她們急需傳宗接代,繁衍生息。 躑躅良久,心已抽空。轉身離去,思緒茫然。人將走遠,幾度回望。大淌是否還在原處?玉米是否仍然健在?難道,世事真的如煙,一切都只是經過,從不曾擁有? 如此,我依然渴望自己是大淌里幸存的一棵玉米。 一株玉米的花樣年華 文/雨蘭 初夏的陽光,明亮而溫暖。初夏的風,溫暖而柔和。 我家有玉米姑娘,初長成。 我不說離我太遠的,我就說這一棵,離我最近的這一棵,我鐘情的這一棵,我內心里默默寵愛的這一棵。我不說她的前生,也不說她的來世,我只從她的現在說起,向你說一說她的美,她的清澈,她的蓬勃朝氣,她的花樣年華。 看,她呀,這一棵青春期的玉米,她得天地靈氣,她吮吸日月精華,她散發著清新的氣息。她是不是特別喜歡夏日的清風?每一陣涼風吹來,她都盡情地舒展著自己。她可真是長袖善舞呵,碧綠色的衣袂飄飄,她是多么美!她在風里輕輕地吟著唱著,有少女的天真、無邪,更有女孩的嬌羞、嬌媚。 她蓬蓬勃勃,她活潑自在,“蔥蔥郁郁氣佳哉”,說的就是她了。當然,這是我輕輕說給她的。 她一點一點地長高,她一點一點地變得豐潤,她的身段越來越修長俊美,她站在那兒,真是玉立亭亭,風采熠熠。 她慢慢長出白皙、嬌嫩的小腳趾,一只又一只,多么精致,多么秀美。青色中透出白皙,微涼。青草綠色的長發不時拂過她小小的腳踝,讓她有一點點的癢,她微微地笑了,內心里有小小的暖,小小的甜,小小的醉。 她的身體是新鮮的、水嫩的、甜蜜的。她沐風而歌,她向月而舞,她安然自足,她輕靈婉然,她盡情地享受著屬于自己的好日子,陶醉于自己生命的美好時光。 經常,我也在猜想她。她是不是這樣告訴自己:生命的每一天都是美的,每一天都是新鮮的,都是唯一的,都是值得紀念的,你要珍重,你要熱愛,迎接每一天,以快樂的心情,以感恩的心情,以美好的心情。幸福是新鮮的,即使是給你的疼痛也是新鮮的。 她是不是這樣勉勵自己:你要歌唱,美麗地歌唱,恬靜地歌唱,即使是唱給一個人聽;你要傾聽,即使是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活著,就要心懷詩意,就要心懷光明,多么美好,多么有意思。 當然,她也懂得傾聽,她傾聽夏日的美妙風聲,傾聽野花打開小小的心扉的聲音,傾聽露珠從她長長的臂膊上滑落的聲音,傾聽蟲兒溫柔又嘹亮的鳴叫。這些聲音多么美好,她喜歡,她無比地喜歡,怎么聽也聽不厭倦。她說不出話來,就用臂膊的輕舞去說,就用身體的戰栗去說,一遍遍地說。 日子在慢慢延展。從夏天延展到秋天。 親愛的玉米姑娘,她已經褪去內心的青澀,開始變得安詳持重,變得隱忍堅定,她的腰身逐漸變得豐腴、粗壯,原來,她開始了默默的孕育。 是的,她就要成為幸福的小母親了。接下來,她一點一點地為能夠成為合格的小母親而做著種種準備。 她要默默地積蓄力量,積蓄養料,讓自己既要能承受日曬干旱,又要學會面對風狂雨驟。 她要把生命之根倔強地往下扎。她的那些白皙、嬌嫩的小腳趾開始變得粗壯、有力,每一只都緊緊地、牢固地抓住大地。然后,慢慢長成獨特的大腳板,那是茁壯有力的大腳板,那是玉米族徽的大腳板。 她圓圓的大腳板像錨,緊緊地錨住大地媽媽的胸膛。穩固住自己就是穩固住未來,就是穩固住永久,玉米家族的未來與永久。 她還是那么美,她當然還是那么美,這棵親愛的玉米,她只是由少女的柔美和秀美,長成少婦的強壯、粗獷之美。 只因為,她是母親,驕傲的母親,自豪的母親,勇敢的母親,有責任的母親。 她是母親,對孩子就有種本能的責任和護佑。 她是母親,她就要堅守著自己內心的信念,堅守著自己一生的使命。 風狂雨驟的日子,她要站得穩當、穩定,她要在風雨里立定精神,不左搖右擺,也不摧眉折腰。 她是大地媽媽驕傲的女兒,她要在廣闊的大地上繼續書寫著自己的美好華年…… 碎在玉米里的日子 文/漆寨芳 入冬以來,二姑一直在自家的庭院里脫玉米。庭院很寬敞,兩層的小樓坐西朝東,清晨的太陽一露臉,整個院落就暖融融的。 喝過早茶的二姑坐在一把小木靠背椅子上,兩側橫七豎八堆放著金燦燦的玉米棒,整個人似偎在金山里。那雙粗糙的手雖然瘦弱,抓起玉米棒時仍顯得那么有力。她將兩棒玉米互相磨搓著,搓到玉米粒有了松動后丟開一棒,拿起一根用鋼筋打制的不太尖利的錐子,順著棒上的玉米列隙,一列列用錐子刺下去,玉米粒就金豆豆似的嘩啦啦倒下一排,滴滴噠噠滾落在面前的柳編簸箕里。 棗紅大公雞領著頭,幾只麻花母雞咕咕咕的跟在后面,在二姑身前身后轉悠,它們并不喜歡玉米,一粒也不下肚,刨來刨去的專搗亂。小花貓就不一樣了,它抱著玉米棒翻來滾去,玩的很開心,那個調皮勁兒時不時的讓二姑露出笑臉。他就喜歡養雞呀貓的,見不得狗,狗太兇險,莊稼人的庭院里就是讓村鄰們來來往往的,狗兒守著庭院不讓人進門,她不喜歡。有雞兒貓兒在身邊,他就覺著有伴兒,踏實,她的日子就在這些小生靈的日子中快樂著,在永遠也干不完的農活家務活中實實在在的過著。 姑父沒的早,守著兒女們的二姑這幾年沒得守了,兒女們要出門討生計,孫兒們要上學,一年中一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是有限的,她就守家,讓兒孫們想著自己家的溫暖。家中各房間里的鋪蓋被窩在立冬前她都該洗的洗干凈了,該換的換了新,上冬吃的面也磨了滿滿一面柜,年豬不算肥大,也能宰百十來斤肉,夠過年吃的,只等孩子們回來了宰殺。地里的莊稼就剩這玉米還沒有全裝進糧倉里,如果用機器脫粒,費不了兩天功夫,她覺著玉米進倉,就沒事兒干了,她要自己雙手搓,搓走這冬閑的日子。 庭院里很暖和,沒有一絲的風,就像陽春三月的日子,這是個暖冬。二姑的玉米不緊不慢地在手中散落著,就如三月三的會祭佛家數著念珠。臨近的慈云寺里她近幾年都去趕廟會的,寺院里的和尚和尼姑們坐在佛爺面前念經很好聽的,嘴里說著什么她從來沒有聽清楚過。她也跪在佛爺面前祈禱,為親人們祈福,祈求出門打工的兒子兒媳平平安安,空身子出門,滿載回家;祈求在城里開飯館的女兒女婿生意興隆,再生個大胖小子;祈求孫兒們快樂成長,把書念成功,能和村里牛四的兒子一樣在北京的大學里讀書。她也會從衣兜里掏出帶著自己體溫的錢放進功德箱,佛爺是用香煙供奉的,把香煙錢放進功德箱里,就如給佛爺上了一炷香,她的眼前就會幻化出自己點燃的那柱香。心香一瓣,飄散法界,從有形到無形,這時諸佛就聽到了她祈福的聲音,靈驗她的心聲。 撲棱棱一聲響,一群麻雀從院邊的杏樹上飛落到她的面前,啾啾啾叫著,瞅著她的玉米在乞食。吃就吃吧,嚷啥呢,把你們一群肚子填滿也用不了半碗玉米的,二姑在心里對雀兒們說。小花貓可不依,身子一縱發起威來,喉嚨里像塞了一團棉花,聲音粗洪,沖向了麻雀們。雀兒們隨機飛起,落在院墻上,跳著、叫著,有的還用尖尖的小嘴梳理起身上的羽毛來,似乎在故意調戲小花貓。看著吹胡子瞪眼的小花貓,二姑笑出了聲,笑聲就和玉米落在簸箕里的碎響混在一起。她對小花貓說,別那么霸道了,這數九寒天的,麻雀兒到哪里弄吃的去,我都同意讓它們吃去了,你就別管閑事了。狗抓耗子多管閑事,貓抓麻雀一定是只沒用的貓——抓不住老鼠的餓貓。小花貓好像聽懂了二姑的話,抱著玉米棒,幾個前滾翻,又自個兒玩去了。麻雀們試探著從墻頭落到院子里,邁著碎步向玉米逼近,叼起一粒,火速飛走。 圈里的豬娃吱吱嚀嚀嚷叫開了,二姑抬起頭,太陽已經走到她的頭頂了,豬娃在嚷午飯。她從小椅子上起身,腰麻酥酥的挺不直,便雙手杈在腰間慢慢地伸直腰板,自己在腰間砸了幾拳,抖落身上的玉米沫子。她看一眼腳邊的玉米堆,金燦燦地個小黃堆,把簸箕埋得看不見了。膝蓋酸兮兮的邁不動腿,她彎下腰揉了揉了膝蓋眼,向小二樓的樓梯底下走去,豬食就放在那里。一個塑料水桶,她把精飼料和粗飼料對好,提到水龍頭旁攪拌勻了,再提進豬圈。豬娃像能聽懂她的腳步聲,嗷嗷嗷嚎叫著,她對豬娃說,沒餓的那么厲害吧,我還都是早上喝茶吃了點呢。豬娃的嚎叫聲就變得柔和了,耷拉著的耳朵門扇似的扇動著,用嘴拱著她的褲腳,又生怕弄臟不著實拱,只那么象征性的嗅了嗅,算是親昵吧。 伺候完豬娃,二姑的肚子也就貓兒抓似的了,該給自己弄點吃的了。村子里響起了喇叭,是三輪車買菜的進了村,菜販子自己錄制的聲音,“白菜蘿卜西紅柿,洋蔥洋蒜鮮辣椒”,不緊不慢,勻速從一個手提式擴音喇叭里傳出,吵得二姑心里惶惶的。她提只竹籃出了院門,看看有啥自己愛吃的菜,買點兒再做飯。 安頓好了肚子,二姑繼續脫玉米。雞窩里有母雞呱蛋呱蛋的叫著,這是一天內第三次叫了,雞窩里至少也有三個雞蛋躺著了,她暫不去拾,到傍晚燒炕取柴的時候一起拾。她的雞蛋是攢給孫兒們拿學校吃的,外面市場上的雞蛋都是洋雞吃雞飼料下的,沒家里的土雞吃糧食下的蛋營養好。手中的玉米粒乒乒乓乓往下落,二姑的嘴角又掛上了笑,她想起了孫兒小胖上小學一、二年級時的事兒來,忍不住就笑。不知是誰哄小胖說,吃雞蛋考試會得零分的,老師在卷子上畫的零分就是兩根筷子夾一個雞蛋,念書的娃娃不能吃雞蛋。小胖信以為真,飯碗里一有雞蛋就全挑揀出來給了奶奶。 吱嘎一聲響,院門被劉嬸推開了。劉嬸是個閑人,一有空就來二姑家串門子,二姑所知道的村子里家長理短的事兒都是劉嬸帶給她的。劉嬸自己找個凳子坐在二姑對面,也拿起玉米棒棒搓了起來,邊搓邊說二姑是自找麻煩,不會享清閑,村里脫玉米的機器好幾臺,誰家的哼一聲都會來幫忙的,偏要這樣作賤自己,兩只手都搓成了粗砂紙,圖個啥呀。 搓磨日子吧。 沒意思,劉嬸鄙夷地說,啥活兒你趕緊干完,清清閑閑,熱炕暖火的過冬,總比你這樣子舒服。 這樣子踏實。日子就是個忙,忙了快活,閑著心慌。 劉嬸就轉了話題,說她兒子今天回來了,和二姑的兒子兒媳在一個地方干活。小胖爸媽再有十來天才能回來,原因是工地上還有些掃尾活兒沒干完,完了才能拿到工錢。聽到別人家的孩子回家了,二姑心里著實的慌亂。二姑說,兒子這幾天沒來電話,她不知道情況,已到三九天了,也該到回來的時候了。她起身抖掉身上的玉米沫子,從玉米堆里刨出簸箕,用簸箕把玉米往鐵皮糧倉里裝。鐵皮糧倉不大,圓柱形的,一個能裝三千斤糧食,這是近幾年人們為了防老鼠才發明的,遠遠看去就像蒸饅頭的大蒸籠。二姑的玉米已經裝滿了兩倉,這是第三個倉,估計搓完了院子里的玉米棒就能裝滿了,到兒子兒媳回來她就顆粒歸倉了。 太陽跌落在了村西的山凹里,二姑收拾脫去金色衣裳的玉米棒,一棒棒整整齊齊地碼在院邊的柴房里。玉米棒燒火順手,火力旺。清掃了院落,二姑抱柴火燒炕,順手拾了雞窩里的雞蛋,塞在小麥倉里,埋在小麥里的雞蛋一二個月不變質,不耗瓤。拾了雞蛋喂了雞娃豬娃,她長長地喘了口氣。 這是二姑一天中最消閑的時間,一邊做晚飯一邊看電視。她不愛看當代題材的電視劇,里面的年輕人說話穿衣她都覺著與過日子無關,她不懂,最愛看的是抗戰劇和秦腔。秦腔的胡琴一拉響,她就滿腦子的小麥和玉米,小麥拔節玉米吐穗的聲音似乎都能聽得見。還有那村前的小河流淌聲,村后山林的呼嘯聲都被胡琴拉動著,溫馨而甜美,她能閉著眼睛慢慢地享受。 二姑的飯很簡單,一鍋面或者是一碟菜一碗米飯。做好飯那是孩子們都回家了的事兒,她做的糟肉和肉丸子是村里出了名的,也能隨手炒幾個家常菜,但她一個人的時候總是對肚子湊合了事。 從過了六十歲生日那年起,二姑的瞌睡來得早了,晚上九點鐘一過就眼皮子打架,頭找枕頭了。晚上也做夢,只是早上醒來記不清楚是啥,很少做過有頭有尾的夢,就連夢見姑父也不是背影就是那雙要穿特大號鞋底做的布鞋子的腳,好多次在夢中她努力要看清楚姑父的臉,都沒得逞。 她是被鄰居家的農用三輪車叫醒的,鄰居明年要蓋新房,在趁著冬閑備料拉石頭,天一亮就動工了。昨晚睡覺前天是灰蒙蒙的,月亮像被遮天的薄紗罩著,不太光亮。早上起床,盡然飄起了雪花。二姑生著爐子,喝完早茶,這樣的天氣院子里是不能干活的,太冷。她把玉米棒弄到屋里,坐在暖烘烘的炕上搓起玉米來。 玉米粒珍珠似的滴滴答答往放在炕上的柳編簸箕里落著,小花貓躺在爐子旁邊打呼嚕,棗紅公雞咕咕咕領著麻花母雞在門口打轉轉,就是不敢跳進房門來,二姑的手邊專門給雞們放著一根細長細長的竹子,誰跳進門來誰就吃一竹子。是天冷的緣故吧,麻雀們叫的更歡了,豬圈里卻靜悄悄的。二姑搓著玉米,心里說,這一棒是兒子兒媳,下雪了,天冷了,你們要一粒不差地落進我的簸箕里;這一棒是女兒女婿,你兩口子也要一起落進簸箕里來;這一棒是小胖,你要把要學的全都收進你的簸箕里去。 你們都是我的玉米了,孩子們。二姑滄桑的臉上掛著說不清道不明的微笑。 鄉村走來的玉米 文/陳樹慶 漫步在城市的街道上,突然傳來一股誘人的烤玉米香味,忍不住一路探尋,當我的目光觸到一處小吃攤時,三步并作兩步走到近前,只見烤箱上面放著一排嫩玉米,外焦里黃,散發出特有的香甜味,十分誘人。 玉米是北方最常見、最普通的農作物。鄉下人一般不會把玉米當成土特產,但在我心中,玉米的味道卻最令我記憶猶新。記得小時候,每到玉米成熟季節,我們孩子們難以控制焦急等待的心情,迫不及待地往自家的玉米地里鉆。聽大人說,從玉米繡出紅纓開始二十一天后就可以吃了,記憶里水煮嫩玉米最好吃。玉米從玉米棵上掰下來拿回家中,剝去那包裹得緊緊的青青的葉片,掐去玉米頂端上斑斕的“紅纓”,便露出金黃鮮嫩的顆粒,明眸皓齒一般,把嫩乎乎的小玉米丟進煮飯的開水鍋里一起煮。不一會兒,嫩玉米就煮熟了,玉米的香味開始彌漫,我抑制住去掀鍋蓋的沖動,母親趕緊撈出來放進盛涼水的盆子里冷卻。吃嫩玉米不應叫吃,而應叫啃才對。煮熟的嫩玉米水靈靈的,熱氣氤氳,用雙手握住玉米的兩頭,用牙齒輕輕地啃食,一啃,那玉米顆粒會“蓬、蓬”地一聲一聲地綻裂開來,蘸得滿嘴都是,不僅連叫“好吃啊,真好吃!”齒頰留香,令人幾天都沉浸在美味里。 每當玉米成熟,對于我們小孩子來說,最大的樂趣是烤玉米,幾個小伙伴聚到一起,跑到地里把玉米撕開一點,用大拇指掐一掐玉米是老了還是嫩嫩?如果冒漿,則嫌嫩;如果表面沒硬,中間會冒漿,則烤著吃正好;如果掐不動也不冒漿,則老了。然后一溜煙似地跑到地頭拐角田埂的小土坎下,找上幾塊磚頭搭建成簡易的灶臺,白天鄉親們在田間除的雜草,歷經一天的太陽暴曬也漸漸變干了,在簡易的灶臺之下用這些干草點起小火,燒烤就這樣開始了。我們一層層剝去翠綠的玉米包皮,揪掉玉米須,最后只剩下薄薄的一層皮,透過細細的綠皮,隱隱能看到里面金黃的玉米粒,整齊地排列著。剝去青皮的玉米插上小棍,輕輕地把玉米架在簡易的燒烤灶臺上燒烤。不一會,伴著清脆的“噼噼啪啪”的脆響,玉米開始散發出清香,令人垂涎欲滴,烤熟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就吃,那真是世間絕無的佳肴美味。 眼下又到玉米成熟的季節,煮玉米、烤玉米是很多人喜愛的美食。現在,玉米早就走下了農家的餐桌,已從主糧變為副食,偶爾想吃,就去地里將鮮嫩的玉米掰幾穗,用自己的創造力調劑得美味些。鄉下的玉米也走出了農村,融入了城市,走進了城市的酒店、超市,在城市安家落戶,成為城市人的美食之一,經常會在城市街道邊見著烤玉米、煮玉米的。有時,會買上一兩個,解解饞,狼吞虎咽一番,但每次吃完后都會悵然若失,玉米香甜依舊,但卻總感覺少了幾分味道,只是覺得不如兒時曾經擁有的玉米味道。 每到玉米成熟的時候,家鄉那片綠油油的玉米地,那一穗穗飽滿香甜的玉米會出現在夢里,讓我明白,家鄉的玉米味道與眾不同,那份香甜的感覺,已烙印在我的味覺中。 玉米飄香 文/張小麗 夏秋之交,玉米扛著紅纓槍隆重登場,從鄉村到城市一路走得雄赳赳氣昂昂。 玉米的吃法多種多樣,最常見的是煮玉米。賣玉米的推著三輪車,車上放一個煤球爐子,爐子上是一鍋金燦燦的玉米棒子,冒著裊裊熱氣。饞不過買上一個,趁熱咬一口,滿嘴生香,直入肺腑。 現在比較流行的是烤玉米。把煮熟的玉米加入各種調料,在烤爐上翻轉幾圈,再刷上一層面醬。這種吃法五味雜陳,好吃是好吃,卻沒有了玉米那種天然的清香,似乎更受小孩子歡迎。 我對玉米的深厚感情從孩提時代開始。幼時跟隨父母收秋,偶爾幾個晚熟的玉米就是對我最大的獎賞。偏嫩的水煮才好吃,甜中透著玉米特有的清香;老的適合煮熟后用熱油加蔥蒜爆炒,做成“油豆”,鮮香可口,保證你吃一口就會愛上它;還可以把玉米帶包衣放進灶膛里,大火炙烤,到一定火候剝開外衣,露出一排排金黃色的“牙齒”,繼續烘烤,燒得外焦里嫩,是另一種焦香,吃得滿手滿嘴都是鍋底灰才算過癮。 其他的吃法還有很多。把經過太陽暴曬的玉米磨成玉米糝,煮粥,那曾經是上一輩餐桌上的主食;磨成更細的玉米面,這可是稀罕物,黃燦燦的玉米面窩頭現在想吃都吃不到哩;還可以做成一種時尚的零食——“啞巴豆”,在鍋底鋪一層白土,燒熱后玉米粒鋪在白土上,以防烤焦,“啞巴豆”硬得硌牙,孩子們”嘎嘣嘎嘣”吃得香,老年人只有望豆興嘆了。 玉米還有一種“高大上”的吃法——經過一些復雜的工序,加工成玉米涼粉,和紅薯粉、土豆粉比起來,其不僅顏色漂亮,口感也完全不同,做成涼粉湯餃子,我簡直喜歡至極。 前段時間朋友發來一段養生資料,說美國人特別推崇吃玉米,在美國老玉米2.5美元一個。我不禁咋舌,為啥這么貴?原來玉米富含維生素A、E,有抗衰老和防癌的功效,纖維素可防便秘,玉米胚芽油中的亞油酸可預防動脈硬化。另外玉米中還有胡蘿卜素,有美容養顏的功效。 帶著生命本真的玉米永遠是我的最愛。 賣玉米的小女孩 文/胡楊楓淵 剛進入初夏那陣子,古城榆林的早、晚還是很冷的。 那段時間里,我發現從小區大門口到街口的通道兩側,挨個兒停滿了賣玉米的小三輪。盡管我要早早地步行到單位去,但是那些翡翠綠的玉米棒子早在我出來之前就已經堆在攤位上了。真是應了那句老話——莫道君行早,更有早來人。 我們這個小區是榆林市高新區第一批修建的經濟適用房,每一棟樓只有六層高,共有32棟,全是磚混結構、水泥預制板封頂的那種。與近年來頓不頓就拔地而起、三十多層高、清一色混凝土澆筑而成的眾多新樓盤相比,無論是哪一方面,都有點兒相形見絀、雞藏鶴群的味道。 雖說是“雞藏鶴群”了,好在它的性質最后變成商住小區了,直到今天仍然是高新區入住率最高、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小區之一,而且在小區內還設有幼兒園和高新第一小學。這樣,小區大門外涌來許多賣玉米的小商小販也就不足為奇了。 那些玉米棒子,果衣都是翠綠色的,棒尖上還外露出一小撮粉紅色的纓須,看一眼就能使人垂涎欲滴。況且還是本市第一批上市的新鮮玉米呀! 那些賣玉米的商販大都是進城打工的農民工兄弟姊妹,年齡大小不等,既有三十歲左右的青年男子,也有五十歲上下的中年婦女。 “玉米、玉米,新鮮的本地玉米,又嫩又甜又軟,買嘍、買嘍,一個兩塊錢嘍!” 此起彼伏的叫賣聲一大早就開始吆喝上了。 從小區里走出來的人們大都急趕著要去上班,盡管一個個腳步匆匆,仍然不忘回頭瞟上一眼——那些通道兩側的一個個三輪車廂里堆得像小山丘一樣高的翠綠色的新鮮玉米棒子。 充滿了濃重的陜北方言的吆喝聲,吸引過來一小部分賦閑在家的老年人。他們都是在接到還在上班路上的兒子、兒媳,或者是女兒女婿們的電話后才陸陸續續感到到小區的大門口來,手里或提著一個帆布小袋,或拉著一輛小購物車,都圍在那些小三輪車的跟前打量著、翻弄著,和那些賣家有一搭沒一搭地拉話,一半是在搞價錢、而另一半則是在詢問玉米的來路(產地)。 大部分賣家一直要等到小區的居民們都下班回到了家里,才不得不收拾干凈剝落到水泥地面上的玉米殼,再啟動馬達,滿心歡喜地開上小三輪回家吃飯去了。 那段時間里,我和妻都沒空到三輪車跟前去買一只小商小販們的玉米棒子。一來我分析,所謂的“本地玉米”還沒有這么早就能成熟上市,可以肯定都是從外地販進來的。根據節氣,母親種進老家園子地里的那兩塊夏玉米還沒有吐出來纓須呢!我更害怕那些翠綠色的外衣下裹著轉基因的玉米粒,人吃了會發胖發虛,網上吵得特別厲害——對人體的危害特別大。二來,我們單位乃至全市上下都在忙著抓脫貧攻堅,使命任務光榮而緊迫。 暑假一到,我家姑娘跟著我回了一趟老家。母親看見她的小孫女回來了,喜滋滋地帶著小丫頭下到川地里,掰回來半尼龍袋子老玉米,口中念叨著:“怎就不把我的小孫女早點給帶回來呢?閃的玉米都老了,沒有前陣子香甜了。” 說歸說,母親還是滿心歡喜地燒了一爐炭火,一邊往大鐵鍋里舀水,一邊往水里放玉米和倭瓜,而后又放進去井字形鍋襯,再分別蒸上了土豆和小米粥。我家姑娘則緊跟在她奶奶的身后,一驚一乍地在鍋臺邊盡搗亂。 在老家小住了三天,回來后妻催促女兒趕緊往回補功課——暑假作業還沒寫完哩。 一次午飯間,妻無意中說起,小區大門口有一個賣玉米的小姑娘,年齡和女兒差不多大小。一個人站在大樹底下,跟前堆了一大堆玉米棒子。女兒說她還想吃煮玉米,說是奶奶煮的玉米太好吃了。我接過女兒的話說,晚飯過后我們一起到那個小姑娘的玉米攤前轉一轉,買幾個真正的本地玉米回來,煮著吃。妻也說蠻好的,就到那個小姑娘的攤子上去買。 晚飯過后,女兒急切地拉著我來到小區的大門外,特意走到那棵大國槐樹下。沒有發現妻所說的那個賣玉米的小姑娘,甚至連一片剝剩下的玉米皮子都沒有。道路兩邊經常來擺攤設點的小三輪車也都不見了蹤影。 我家姑娘拽著我的胳膊說,也許是她早早地賣完玉米回家里去了吧? 我們父女倆索性朝著大街上走了過去,準備繞上一個大灣子,散散步再回家。 第二天早晨,我上班走出大門口時發現了一位身穿白色短袖襯衫、黑色半腿短褲,腳穿一雙白色運動鞋的小姑娘。她的白色短襪剛好超過了她的腳踝。這身打扮顯然就是哪個學校的制式校服。站在臺階上的那顆高大的國槐樹下,她的跟前整齊地擺放著一堆翠綠色的玉米棒子。她什么話也不說,更不會像身旁那些小商小販們油腔滑調地大聲吆喝,只是一個勁兒地朝著小區的大門口觀望。她的個頭應該還沒有我家姑娘高,一米六上下的模樣兒,身體不胖也不瘦。 由于我急趕著要去上班,經過她的玉米堆前也只是短暫地停留了一下,等到小女孩回過神來想問我“買不買玉米”時,我已經跑向了一輛亮著綠色燈箱的出租車。 上了出租車,我有空思想了:那個小姑娘一定家在農村,而她本人卻又在市里上學,利用放暑假的機會出來幫大人賣玉米吧?她的父母肯定有好多事情要做——或者是在哪一個建筑工地上拉水泥、搬磚塊?或者是為哪一家集裝站往煤臺上運輸煤炭…… 有許多種可能,但總的來說她的父母不可能像我和妻一樣朝九晚五地在政府機關里上、下班。否則在這個年代,誰家大人還會把一個正在上學的少年打發到社會上去拋頭露面?!學校那一大堆假期作業,還有各種復習與補課,連時間都不夠用呀! 中午下班回家,一進門妻正往餐桌上端一盤煮玉米,就笑著問她:“是你下班后順路從那個小姑娘的玉米攤上買回來的吧?”還沒等妻回答,女兒就一把抓起一個滾燙的玉米棒子,燒得她立即放手——掉在了餐桌上。 “等一等嘛,晾冷點兒再吃也不遲,真還吃上癮了?”妻既擔心又害怕地嗔怪女兒,“手沒燙著吧?” 還是在早晨去上班,我發現小區大門口的那棵大國槐樹下不見了——那個穿著白色短袖襯衫、黑色短腿半褲、白色運動鞋的小姑娘。 也是在中午下班后,我對妻說,那個賣玉米的小姑娘不見了。妻也說,她開車路過大門口時也沒有看到。女兒則坐在餐桌前,滿臉的疑惑:“好像那個小女孩才是你們的女兒吧,怎么就這么上心呢?”我摸了摸女兒黝黑的長發:“胡思亂想些什么呢?你可是我和***媽唯一的寶貝女兒呀!只是,只是……” 女兒更加疑惑不解,問我:“爸爸,只是什么呀?” 妻拉出椅子坐下來,面對著女兒說:“只是那個賣玉米的小女孩比你還要小一歲。我打聽過了,她的父母都在一家建筑工地上搬磚、拉水泥,打工著哩。” 果然被我給猜中了。 “那她的玉米是從哪兒來的?難不成也是從外地販過來的?”女兒繼續追問。 妻回答女兒:“是她的父母從工地上下班后,騎著摩托車回到鄉下,在農田里掰好玉米再連夜運到市里來,第二天一大早又用摩托車把她和第一袋玉米從出租屋運送到咱們的小區大門口,然后再回去把其它的玉米袋送過來。” “然后,小姑娘一個人站在大樹底下賣玉米?她的父母再趕到工地上去搬磚塊、拉水泥?”我也迫不及待地追問起妻來。 妻說,是哩。人家小姑娘幾天時間就賣了一千多個玉米棒子哩,好像賣得六百多塊錢吧?! 女兒由衷地豎起了大拇指,伸到我和***媽的面前,連說“厲害、厲害。” 妻最后又補充道:“人家那個小女孩就是不告訴我她在哪個學校念書,只說她在他們班里是學習委員,每次考試、每門功課都是全班的第一名。” 女兒情不自禁地“哇!”了一聲,隨后道:“向那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哦、不——我錯了!是——向那個賣玉米的小女孩學習!” (2019.8.1寫于陜北榆林) 作者簡介:胡楊楓淵,本名武俊祥,男,漢族,陜西省作家協會會員,西北大學作家班高級研修班結業,在國內多家報刊雜志發表過詩歌、散文和短篇小說,有多篇散文入選國內文集,著有19萬字的散文集《回望陜北》(團結出版社)。 又到玉米飄香時 文/于子鋒 兒時在東北農村,每到夏末秋初,玉米開始成熟,母親便會帶著我們去地里掰玉米。踏進綠油油的玉米地里,可以看見每棵玉米桿上都有一個或是兩個鼓鼓的玉米棒子,身穿淡綠色的外衣,頭上頂著一束或粉紅,或鵝黃的玉米須,嬌嬌嫩嫩的樣子很是招人喜歡。我們挑那個頭大的玉米,把它的外衣撕開一道縫隙,太老的不能要,如果太嫩剝不下玉米粒來,也不能要,用指甲掐一下,能流出白色的果漿剛剛好。挑選正合適的玉米掰下來,放進小背簍里,興沖沖地跑回家。 去掉那層綠殼,把玉米須摘干凈,開始剝粒。這是一道需要技巧的工序,玉米粒剛灌滿漿,如果用蠻力的話,會把玉米粒全部擠碎,白色的果漿會粘你一手。小心翼翼地把玉米粒都剝下來,然后開始推磨出漿。現在人們家家有打漿機,倒進玉米去直接就打出漿來,省事得很。不過,在那個年代里是沒有打漿機的,家里只有那種小型的石磨。 石磨在我家的廚房里,兩塊圓形磨盤,上下相對著放在一起,下面的一塊磨盤跟普通的石磨不一樣,塔的邊沿有石槽;上面的那塊石磨側面有一個木柄,頂部中心有一個酒杯口粗細的圓洞。把玉米粒倒在石磨上,放進少量水,然后握住木柄一圈一圈的轉動。每次,母親推磨時,我都跑過來幫忙,母親那溫馨而又從容的動作簡直就是一幅動情的鄉村風景畫,再配上咯吱咯吱的研磨聲,是我記憶深處最美麗的風景。 很快,玉米被磨碎了,乳白色的玉米漿便從兩塊轉動的磨盤中緩緩流出來,流進石槽里,這時,我會靜靜的等在旁邊。母親開始抱柴點火了,然后倒油加熱。母親把磨好的漿液團成一個個的餅子,放進平坦的餅鍋里。只聽“哧哧”的油聲作響,幾分鐘后,母親把餅子翻一個面,任細火慢煎。有時,母親在鍋上忙著煎玉米餅,我便選幾個玉米在灶膛里烤玉米, 在我們渴盼的目光中,玉米餅終于出鍋了。熟透的玉米餅已經變得金黃,油光锃亮,散發著陣陣清香。咬上一口,滿嘴都是溫甜糯膩的香氣,讓人忍不住想要咬第二口,第三口……一頓大快朵頤下來,即使肚子已經撐得滾瓜溜圓,可依然瞅著那冒香氣的玉米餅流口水。 只可惜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各種經過加工的高級食物充斥著我們的餐桌,我們也經常忘記了生命中曾經吃過的那些簡單卻無比美味的原生態食物。等到多年以后再想起來,才發現隨著時光流逝,當年給我們制作美食的母親已經韶華不再,手腳也不再利索,又怎么忍心讓老人家再做那么費事費力的食物。我決定自己動手,制作一頓美味的嫩玉米餅給母親嘗一嘗。 八月又聞玉米香 文/王文靜 一進八月,暑氣漸少,轉眼之間就到了立秋。“立秋到,玉米香”,一進菜市場,一下子就被賣新鮮玉米的攤位吸引,腳步直奔只有鄉下才有的農用車旁。 滿滿的一車胖玉米:青嫩、可愛,清香撲鼻而來,誘人靠近。用手捧起、層層剝開,一排排飽滿、金黃的玉米粒,看著都那么親切。恍惚間,我又回到了故鄉小村,回到了金秋八月,處處充滿玉米馨香的鄉村時光。 小村外,出村,再穿過鄉村公路,曲折的羊腸小路,兩側成片的青紗帳。挺拔蔥綠的玉米棵,中間竄長出一到兩個又大又長的玉米棒子。在這些玉米大棒子將熟未熟時候,是最吸引村里孩子們目光的地方,煮玉米和烤玉米會讓小孩子饞得直流口水。 記得小時候,到了這個季節,村里的小伙伴都喜歡背著個柳編筐,成群結隊地下地,編足了理由,說什么去給家里的豬呀、羊呀、拉車的小毛驢呀去割草,其實割草不過是個由頭,掰玉米回家燒著吃、煮著吃那才是真的。母親管教得我們姐妹很嚴厲,每次出門都大聲吆喝:“筐里的草一根不能少,棒子只許掰咱自己家地里的!要是掰了人家地里,讓我這當媽的知道了,打折你們的腿!” 我們姐妹筐里的嫩玉米從來沒有藏過掖過,清清白白地露在草筐外面,回家告訴母親,臨近渠口比較隱藏的地方有多少空棒秸,我和姐姐就掰了多少個大棒子。母親把我們掰來的嫩玉米足足地煮了一鍋,熟玉米的香氣順著鍋沿的縫隙飄逸而出,饞得一旁等著吃玉米的我直流口水。玉米煮好撈出了鍋,顧不得燙手燙嘴,拿起一棒就張口啃,那青嫩、香甜的玉米真好吃,黃色汁液順嘴流。 每次捧起母親煮熟的嫩玉米,都會聽到她厲害的大嗓門:“只有吃自家地里煮熟的棒子,那才最踏實,最香甜,我這輩子都要你們堂堂正正做人!“我的二姐姐,還自創用竹簽扎在玉米芯里,雙手舉著在灶膛便火苗上烤,玉米粒烤到金黃金黃的。那真是美味,外焦里嫩,比煮熟的好吃多了,吃了第一口,還想吃第二口。 日子過得真快呀,我們姐妹的孩子都到了當年我們吃煮玉米的年紀。依然住在鄉下的父母,總是記得在八月的立秋前后的那幾天,進城把自家地里將熟未熟的胖玉米裝滿袋子送來,臨走時忘不了提醒也給左右鄰居、同事朋友送上幾個。 從鄉下到城里,一路走來,有苦有甜,有悲有歡。即便真正地走出了家鄉的那片莊稼地,內心深處依然深深藏著故鄉的味道。八月玉米香,記憶中從未走遠。每年的這個季節,它都會從鼻尖遷至很遠,從繁雜城市到故鄉原野,從眼前到兒時少年,當然還有母親那大嗓門的諄諄教誨。 >>>更多美文:好文章
AA1415RR154WDEOJC
2024國票定期定額手續費券商比較 》2024低手續費證券開戶優惠2024大昌定期定額ptt新開戶優惠 》2024新光學生證券開戶6754匯僑設計2024存股推薦ptt 》2024新光大學生證券開戶
留言列表